JDWHS信息网总站
首页资讯主页 综合百科|常识专题

2024“十一”演出市场分化加剧:刀郎、刘若英演唱会票房收入或超千万元,仍有近两千个项目打折卖票 卫星视角看中国跟着总书记足迹看中部崛起新图景

2024-10-20 12:20:33  浏览量:241

2024“十一”演出市场分化加剧:刀郎、刘若英演唱会票房收入或超千万元,仍有近两千个项目打折卖票 卫星视角看中国跟着总书记足迹看中部崛起新图景 

2024“十一”演出市场分化加剧:刀郎、刘若英演唱会票房收入或超千万元,仍有近两千个项目打折卖票

张信哲、陈奕迅、刀郎、五月天、张惠妹、刘若英、周深、华晨宇、檀健次??2024年“十一”黄金周,演唱会成了最火的关键词,全国各地的演出现场嗨翻天,高端佛每一刻都在燃烧着音乐的火焰。

刘若英成都演唱会现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杜蔚 摄

据大麦平台数据,10月1日—10月6日,全国总演出场次同比激增28%。其中,演唱会独占鳌头,场次和观演人次相较去年均翻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黄金周”音乐节稍显冷清,但批复放宽后,如潮水般涌来的演唱会,弥补了这一遗憾。刀郎、刘若英的演出票房收入均破千万,再度展示了演唱会这个“行走的GDP”的无限潜力。

不仅如此,华语歌手的影响力还延伸到了海外。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理事、摩天轮票务CEO刘斅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林俊杰、周华健等歌手在海外市场的演出备受瞩目,是今年“十一”演出行业的一个新亮点,显示出华语音乐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今年,强实名制下,黄牛得到有效打击,逐渐离场。但当下,近2000个演出项目被打折售卖,不禁让人思考:演出市场已经饱和了吗?步入2024年最后一个季度,天气转凉,唱了快两年的演唱会大年也即将收官,明年演出市场能否继续红火?

01 音乐节减少,演唱会数量翻倍,2024年“十一”全国总演出场次同比涨28%

“今年‘十一’演出场次与2023年同期基本持平,剧场演出占比最大。”演出市场资深人士陆恒(化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2023年“十一”全国总演出场次5000多场,今年4900多场。

大麦平台数据显示,10月1日—10月6日,全国总演出场次较2023年同期增加28%,其中演唱会场次和观演人次较去年同期均翻倍;剧场整体演出场次也有所上涨,较上年同期增加30%,拉动观演人次同比提升35%;体育赛事新增WTT中国大满贯系列赛,整体观演人次是去年同期倍。

“以前‘十一’以音乐节为主,因为音乐节偏向与旅游结合,大城市人群喜欢在长高端选择出远门旅行,顺便参加音乐节。而大型演唱会主要选在大城市举办,会‘削弱’城市年轻人长高端出行的热情,同时由于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往年并没有太多演唱会进入‘十一档’。”宝能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以下简称宝能广州)活动部副总监张程浩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年批复放宽后,各地国庆演唱会异常火爆。

陆恒告诉记者,今年“十一”音乐节数量减少约33%,演唱会较2023年同期大幅增加。“可能因为主办方发现演唱会项目更好卖,音乐节相比去年遇冷。”

华晨宇演唱会现场 图片来源:华晨宇微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权威平台及公开演出粗略统计发现,2024年“十一”全国演唱会多达181场,而2023年同期为99场。今年来办演唱会的歌手,既有张信哲、陈奕迅、刀郎、五月天、张惠妹、刘若英、杨千嬅等资深实力唱将,也有周深、华晨宇、檀健次等人气较旺的中青年歌手。

据记者统计,今年国庆期间,各类演出排期最多的十个城市为北京、上海、杭州、西安、天津、成都、广州、武汉、重庆和长沙。

02 刀郎、刘若英等纷纷开唱,票房收入均过千万元

“这个‘十一’刀郎在我们场馆举办了两场演出。”张程浩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演唱会搭建、彩排通常需要四五天时间,因此大型场馆在高端日档期,多数情况下仅能接纳一位歌手的演出,而场馆则需要提前三四个月,甚至半年抢订。

刀郎演唱会现场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记者了解到,此次刀郎在宝能广州的演出,每场可售票的座位约1万个。刀郎演唱会的票价有5档,分别为480元、680元、880元、1080元和1280元。若以中间档880元来粗略估算,刀郎单场门票收入为880万元,两场约为1760万元。

演唱会冲进“十一”,歌迷的热情可见一斑。10月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刘若英成都演唱会的现场亦感受到了歌迷们的狂热。四面台舞台美轮美奂,当刘若英唱出“喔,原来你也在成都”时,直接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

刘若英演唱会现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杜蔚 摄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演出举办单位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85%。本次刘若英成都演唱会场馆凤凰山体育公园综合体育馆座位数为万个,最少有万张票可售,如果按照其中间档899元的票价估算,今年“十一”刘若英两场演唱会票房收入或达到2750万元。

刘若英演唱会现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杨夏 摄

“‘十一’7天,全国演出市场的票房大概在15亿元。”陆恒(化名)向记者估算。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和调研测算,2024年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万场,同比增长;票房收入亿元,同比增长,观众人数万人次,同比增长。“挑起大梁”的大型演出,即演唱会、音乐节票房收入同比增长;观演人数同比增长。其中5000人以上大型演唱会对市场增长的贡献率最高。

《2024上半年中国演唱会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演唱会共演出1182场,总观演人数达1192万人次,总收入达亿元。这意味着,演唱会凭借的总场次占比和15%的观众人数占比,就给演出市场贡献了的票房收入。

十月,被视为演出市场最后票房冲刺的大档期。“10月份的票房占全年比例是比较大的,往往能占到1/8左右,再往后因为气温原因,大型演出就逐渐往南方走了。”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理事、摩天轮票务CEO刘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03 华语歌手向外扩散,黄牛散场,近两千场演出打折售卖

演唱会在2024年“十一”演出市场“C位出道”,赚足大众目光的同时,也传递出当下演出行业的变化与问题。

“华语歌手从内地市场火爆逐渐向外扩散,是今年长高端演出市场的一个新亮点。”刘斅深耕演出市场多年,他观察到,“不少华语艺人的演出备受关注,显示出华语音乐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例如,中国澳门站的刘德华演唱会、日本东京站和泰国曼谷站的林俊杰演唱会,以及周华健日本演唱会等,均在“十一”期间举行。

周华健日本演唱会现场 图片来源:现场歌迷 嵇海荣 供图

曾让人“痛恨”的黄牛逐渐散场。陆恒、刘斅等多位业内人士均向记者表示,实名制之后,对黄牛的打击力度较大。“(黄牛)已经得到了有效遏制,高票价现象逐渐缓解。现在不少演出项目在打折,我们都觉得整个市场越来越健康。”刘斅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票务平台看到,10月7日18时许,有1962场演出的折扣尾票正在售卖,当中不乏一些知名歌手。其实今年五月天、杨丞琳、邓紫棋等知名歌手的演出,也出现了打折的情况。

一票务平台显示,近2000个演出项目正在打折出售 图片来源:票务平台

“因为开的场次太多了,(五月天)在鸟巢开一场有5万人左右,连开10场50万人,几乎相当于一些县城的人口。所以,并不是大城市容纳不了太多明星演唱会,而是体量太大后,过高地估计市场了。”经营国内知名大型体育场馆的侯佳(化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的行业的规则是作为一个演出公司,明星巡演一签就要上百场,还得在两年的合约期内做完。所以,必须在大城市做足够的数量的场次,才能满足签约场次。”

2024年进入最后一个季度,侯佳直言:“只要能在好一点的城市拿到档期,演出商肯定要连着多做几场。”

“还有一些歌手(演唱会门票打折),是因为其本身的问题。比如,很久没有出歌曲,也没有综艺、电视剧等新作品,一直在吃老本,宣传力度不够,慢慢淡出粉丝视野了。”侯佳向记者分析。

自2023年,刘德华、周杰伦、五月天、陈奕迅等头部歌手纷纷开启巡演后,带动中国演出市场一路高歌,而今年,演出大年就要落幕,行业是否会随着“十一”的结束,逐渐冷清下来?

“演出市场一直是起起落落,根据现在的势头,明年可能会出现两个变化。一是很多老歌手要复出,二是不少国外演出项目要进来。”张程浩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双重组合下,演出市场的项目在数量上还能撑一阵子,维持一年半载的热闹局面,但收入很难保持2024年的势头。同时,会导致另一个现象的发生,“三四线城市的场馆经营困难,因为不少歌手只适合去一二线城市开演唱会”。

刘斅则持乐观态度,“经过这两年的培养,歌迷、观众的消费习惯已经形成,演出市场不会快速回缩”。

在刘斅看来,演出市场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让更多的优质演出被看见,“各类演出项目众多,平均成本较低,当中虽不乏优秀的剧目和优秀青年演员,但节目宣发费用和声量头部集中,(这)可能是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卫星视角看中国跟着总书记足迹看中部崛起新图景

来源:新华社

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2019年5月,总书记曾在江西省南昌市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

五年来,总书记多次考察中部六省,为中部地区谋新篇、开新局指引方向。我们选取产业转型、科技创新、生态建设、乡村振兴、制造业发展、文化传承等六个方面,跟着总书记的足迹,通过卫星视角看中部崛起新图景。

时间:2020年5月12日

地点: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政务服务中心

山西是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政务服务中心改革创新展厅,习近平总书记听取示范区建设和运营情况介绍,察看了创新产品展示。展厅里一项项“硬核”科技成果,直观地展示了示范区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取得的新进展。

【总书记说】

长期以来,山西兴于煤、困于煤,一煤独大导致产业单一。建设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山西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实现山西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山西要有紧迫感,更要有长远战略谋划,正确的就要坚持下去,久久为功,不要反复、不要折腾,争取早日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新图景】

山西统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2023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1%,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9%,新兴产业对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山西产业转型成效是中部地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时间:2020年8月19日

地点:安徽创新馆

安徽创新馆作为全国首家以创新为主题的大型场馆,已成为“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科技大市场。在参观安徽创新馆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在推进科技创新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取得积极进展表示肯定。

【总书记说】

安徽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新图景】

近年来,安徽不断擦亮科技大省名片,挂牌成立全国首个国家实验室,组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新建稳态强磁场、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兴产业。在落实中部崛起战略中,安徽持续深化与中部省份的多层次对接,推动科技、产业深度合作,不断强化合肥都市圈与中部城市群协同发展。

时间:2023年10月10日

地点:江西省九江市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

九江,全揽152公里长江江西段岸线。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习近平总书记了解当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等情况。

【总书记说】

长江是长江经济带的纽带。无论未来长江经济带怎么发展、发展到哪个阶段,都不可能离开长江的哺育。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出发,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长江保护好。

【新图景】

2023年,长江干流江西段10个断面连续6年、赣江干流33个断面连续3年保持Ⅱ类水质。作为国家首批三个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江西近年来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绿色发展新路,“万羽翔集”“江豚嬉水”成为生态江西的靓丽名片。

时间:2019年9月16日

地点: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大塆

田铺大塆是一个依山傍水、距今有400余年历史的传统村落。近年来,村里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发展创客小店,带动村民致富。习近平总书记沿着村间小路,走进一家家创客小店,询问手工艺品销路、民宿入住率、小卖部经营等状况。

【总书记说】

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

【新图景】

田铺大塆近年来通过发展农家乐、民宿、休闲旅游等业态,走出了一条文旅农“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路。今年以来,已有7万人次到这里旅游“打卡”。未来,河南将加快发展特色种养、绿色食品、文化旅游、电商物流等九大乡村富民产业,推进乡村振兴,助推中部崛起。

时间:2022年6月28日

地点:湖北省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座落在被誉为“中国光谷”的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到武汉光谷考察。总书记先后走进企业激光科技馆、半导体面板激光智能装备生产车间,察看激光技术产业应用展品。

【总书记说】

高端制造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国产化替代率,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国家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新图景】

目前,“中国光谷”聚集了1.6万家光电子信息企业,涵盖光纤应用延伸的光芯屏端网全产业链。一条跨越光谷、鄂州、黄石、黄冈等地的“光谷科创大走廊”上,光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冲刺万亿级规模。

时间:2020年9月17日

地点:湖南省长沙市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脚下、湖南大学校园内,是一所创建于北宋年间的千年学府。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调研,了解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情况。

【总书记说】

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当代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新图景】

近年来,岳麓书院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在弘扬传道济民的书院文化上下功夫,在研究和推进“真理本土化”上下功夫,在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上下功夫,坚定文化自信,赓续千年文脉。

总策划:袁炳忠

策划:孙承斌 李拯宇

出品:常爱玲 陈俊 刘菁

监制:齐慧杰 周宁 令伟家 谭剑

统筹:黄庆华 袁汝婷 席敏 张紫赟 双瑞 廖君 胡锦武

终审:徐蕊 张立红

记者:谢樱 陈泽国 水金辰 黄博涵 孙清清 张浩然 王自宸 伍志尊 熊家林 孙亮全 马晓媛

编辑:王浩程 胡碧霞

发布于:北京?

免责声明:本站是一个免费信息发布平台(非购物网站)属于非营利性质平台,全站内容信息及图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版权、知识产权、法律责任均归上传者所有(本站不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本站仅免费提供信息储存服务与信息参考用途,不作为任何交易依据,所以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温馨提示:网络骗子多请注意风险,切不可直接转账以免被骗!如有违法信息或不诚信行为请举报,邮箱:2586157140@qq.com